会讯|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重症可视化多模态监测应用培训班(第二期)成功举办
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重症可视化多模态监测应用培训班(第二期)于2024年9月2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北京重症超声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旨在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推动床旁器官化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与微循环、量化脑电与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监测临床应用和规范发展。
在本次会议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晁彦公教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陈文劲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小亭、陈焕教授等多位专家,围绕多模态脑功能监测在神经重症中的应用、脑电监测、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与评估、血流动力学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授课。这些主题对于提升临床诊疗的精确性、优化治疗方案以及及时应对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神经重症领域的诊疗水平的提升。
北科睿新为本次培训班提供了多模态生理监测实操设备。此次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参会者充分了解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领域的应用。
CCEI的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重症可视化多模态监测平台,能够对患者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流程化管理,满足多模态监测的临床及科研应用。北科睿新和CCEI紧密合作,可将北科睿新多模态监护平台实时采集整合的多模态数据上传至CCEI管理平台,促进多模态数据的科研和临床分析。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可用性,还为医疗实践和科研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支海君老师等多位专家通过现场演示,深入分享了多模态生理监测在神经重症中的实际应用。他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在临床中快速判读和解读多模态数据,帮助学员掌握这一重要技能。同时,陈焕等专家还强调了量化脑电监测在实时评估脑功能状态和指导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陈文劲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琼、杨德艳教授,通过实操演示,详尽讲解了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的操作流程,并深入分享了其在神经重症中的临床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多位专家和学员亲自实践操作了多模态生理监测设备。通过实操,他们深入掌握了设备使用方法,并学习了如何解读多模态监测数据。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多模态监测技术的理解,还显著提升了在临床应用中的判断与决策能力。本次培训对于推动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参训专家和学员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未来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助力重症医学的发展。
北科睿新团队向参会专家和学员详细介绍了自主研发的ICMore多模态监护分析平台的功能。ICMore多模态监测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整合脑电、脑血流、脑氧、动脉压、呼末二氧化碳等多维生理数据并进行二次分析,从而多维度、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大脑功能状态。
ICMore平台对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分析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动态数据支持,30种以上量化脑电趋势分析全面而直观监测脑功能状态和发展趋势,二次计算分析实时评估不同维度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适用于神经重症领域的多种临床场景,不仅能早期识别危急状况,还能够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显著提升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准确性。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改善了患者预后,也为提升重症医学的整体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北科睿新医疗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推动更多尖端技术的临床转化,携手医疗行业同仁,共同为神经重症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选择北科睿新医疗,共同迈入神经重症监护的智能化新时代。


欢迎关注北科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