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由江苏省医学会、扬州市医学会主办,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重症神经专题学术会议暨2024急危重症核心技术培训班”在扬州市成功举办。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围绕神经重症领域,深入探讨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的技术原理及其最新应用进展。此外,专家们还就相关的神经重症病例展开了精彩交流与讨论。同时,会议还组织了脑电图、经颅超声多普勒及脑氧监测等操作培训,助力与会者提升实践技能。
在会议开幕式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发表了致辞。杨教授围绕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及重症团队建设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分享了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技术在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成果。北科睿新公司为本次大会提供了脑电和经颅多普勒(TCD)设备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全程参与学员的设备操作指导,详细讲解设备常用参数的调整,进行手把手教学,助力学员掌握核心技术。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微丽教授分享了脑电反应性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ICU患者常存在昏迷、谵妄、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脑缺血、脑水肿、颅内感染等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病情进展迅速,潜在风险高。脑电图监测可早期、实时评估脑功能变化趋势,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
北科睿新RX系列脑电测量系统适用于床旁动态监测,能够实时反映脑功能状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实践中。昏迷患者的EEG类型多表现为广泛性慢波、α节律、β节律、睡眠纺锤波、平坦波、三相波、爆发-抑制等。若出现癫痫样活动、癫痫持续状态、电静息、低电压、爆发-抑制等,通常提示缺血缺氧后昏迷患者的预后不佳。北科睿新脑电测量系统具备振幅整合脑电(aEEG)、压缩光谱阵列(DSA)、相对频带能量(RBP)、爆发抑制分析(BS)、光谱熵(SE)、镇静指数(CSI)等31种量化脑电分析软件,能够辅助临床快速评估昏迷患者的脑电背景活动、脑功能状态、评估意识水平并提示癫痫发作,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预后,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治疗方案。
随后,孟丽君医生进行了脑电基础理论的培训,讲解了操作流程以及电极粘贴等内容,为零基础学员提供了详细指导。
课后,孟医生带领学员进行设备实操,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设备,教授脑电10-20定位及脑电图波形基本解读。现场基层医师认真听取脑电原理与解读,对电极粘贴和定位积极动手操作,通过互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创伤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陈鸣教授分享了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TCD基于超声多普勒效应,通过颅骨薄弱部位和自然骨孔(如颞骨、枕骨大孔、眼眶等)作为声窗,评估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随后,袁文杰和欧金磊医生进行了现场教学,详细讲解了如何快速找到颞窗、枕窗和眼窗,并对各动脉的特征及流速进行了深入讲解。学员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投入实践操作中,学习氛围热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刘励军教授介绍了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的最新进展。多模态监测通过结合多种脑监测技术(如脑电图、脑氧、脑血流、呼吸、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监测等),提供了关于脑功能的更全面的信息。这种综合性的数据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脑部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北科睿新医疗的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护系统能够实时同步监测脑电、脑血流、脑氧、颅内压、生命体征等多项关键参数,并进行关联性分析。北科睿新医疗致力于通过创新的监护解决方案,提升神经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
北京北科睿新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北科医疗全资子公司,聚焦神经医学和重症医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为神经重症提供更好、更实用的的大脑功能监测设备。